更多资讯
|
时间:2017-07-28 作者:吉三代 【转载】 我们其实写过很多次肝炎的文章,但发现大家对肝炎还是有很多误区,今天就再梳理一下知识点。 进入重点之前要明确一下,一说到肝炎,很多人就自动想到甲乙丙丁戊,事实上这些只是肝炎的一种——病毒性肝炎。 肝脏发生的炎性反应,都叫做肝炎。判断指标就是抽血化验肝功能,其中几项肝酶升高即可判断为肝炎。 造成肝脏发炎的原因有很多,病毒是其中之一,其他还有酒精、药物、寄生虫、自身免疫、细菌等等。 不过最让人们恐惧的,还是病毒性肝炎。大家耳熟能详的乙肝、丙肝都属于“病毒性肝炎”,根据病毒的不同类型,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,对应英文的A、B、C、D、E。比如化验单上的HBV就说的是乙肝,HCV说的就是丙肝。 丁肝、戊肝都非常少见,而且病情不严重,就不再赘述占用各位脑容量了。今天就针对常见的甲、乙、丙肝,梳理一下知识点。 甲型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:消化道传播。所以要避免和甲肝患者共餐。 甲肝属于自限性疾病,保证休息的情况下,一个月左右可以痊愈,基本不会转为慢性。 感染甲肝后终身免疫。 甲肝有疫苗。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后,无法根除病毒,但可以通过药物压低病毒载量。 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不等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,如果能够有效监控、及时控制病毒载量,可能延缓甚至阻断肝脏因病毒发生炎症病变,从而降低继发肝硬化、肝癌的可能。 乙肝抗病毒药物已经非常成熟,首选药物恩替卡韦效果已经很好,但可能发生耐药。近几年在我国上市的替诺福韦是非常理想的替代品,而且今年已经纳入医保范围。 临床不推荐乙肝患者服用中药,毕竟许多中药的肝毒性还无法确定,可能只会雪上加霜。 乙肝不通过消化道传播,正常的工作、学习、握手、拥抱、共餐等,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。 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为:医务人员、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、托幼机构工作人员、接受器官移植患者、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、静脉内注射毒品者、免疫功能低下者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、男男同性性行为者、有多个性伴侣者,等等。 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有效办法,新生儿和婴幼儿均应接种,但接种疫苗后并非一定可以产生抗体应答,且即使产生抗体应答,也不一定终生保护,一般保护期限为12年以上。 幼年注射过乙肝疫苗的高危人群,应该检查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体,如果为阴性或<10mIU/ml,需要再次注射乙肝疫苗。 乙肝疫苗不是乙肝病毒,“因为打疫苗而感染乙肝”的说法是非常荒唐的。 丙型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:血液传播。主要是通过输血(1993年之前)和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两种渠道传播。 成年人暴露在丙肝病毒下转为慢性丙肝感染的概率(55%-85%)比暴露在乙肝病毒下转为慢性乙肝感染的概率(5%-10%)要高很多。 丙肝没有有效疫苗。 丙肝导致的恶性肿瘤预后非常差。 曾经丙肝没有像乙肝一样的抗病毒特效药,干扰素+利巴韦林效果差副作用大。如今丙肝已经有了根治药物,索非布韦+维帕他韦(吉利德公司生产的第三代药物,被称为吉三代),这个药被称作丙肝终结者,因为它对6种亚型的丙肝病毒全部有效,而且有效率为99%。 吉三代、吉四代在中国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,尚未上市。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,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,如丙肝新药印度吉三代、肝癌新药印度多吉美、PD-1、PD-L1、肺癌AZD9291等,帮助国内患者选择更新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,更多药品信息及购药渠道,详询:400-001-9763,010-67385800,微信:headkonhdk www.headkonmed.com |